首页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下章
(二百零八)日本女人碰不得
 如果对海军史没有了解,那么军舰上突然出现大量衣物的情况,的确可能称为怪现象,然而仅仅凭靠着这种一己的观感,就将海军史上一个阶段的特殊惯例,作为某一支海军“‮败腐‬”的象征,其荒唐程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针对北洋舰队“主炮晾衣”而作的“批评”正是基于这种一己之见的无限“发挥和联想”

 难道说,如果东乡“圣将”见到了“君权”上也晾着衣服,同样得出大英帝国海军“不堪一击”的“结论”建议日本和大英帝国开战的话,估计日本人自己就会立刻把这位“圣将”直接送进疯人院。

 当初由小笠原长生“首创”的“平远”晾衣故事,经过田汉“二传”变成了“济远”晾衣,然后再经由唐德刚“三传”演绎出了“定远”晾衣!这个无比荒唐可笑的故事竟然被当成了重要的“史料”在好多书中引用,最后蒙蔽,误导了几乎整个中国的史学界!

 直到后世,中国海军的将士们一听到这个故事,就感觉抬不起头来。

 这到底是中国海军的辱,还是中国史学家们的辱?!

 如今,因为孙纲这只“小小蝴蝶”的关系“圣将”早已在海底喂了王八,那本傻X《全传》也不可能出世了,后世的中国海军将士,将不会再以这个为永远的辱了吧?

 孙纲和张荫桓等人在舰桥上说着话的时候,英国人很快回来了,带来了日本明治天皇专门给中国和朝鲜写的亲笔“停火书”上面说“因清国朝鲜与日本阻于海道,又以本土战,无法通达消息,故先下止战诏书与四国,待清。韩两国使来,再申和平之意”天皇在书中“恳切”地说“自兵以来,三国亿兆生民,惨遭涂炭,朕心实惨伤,不忍兵祸连结,遂先命海陆各军停火,专候贵使到来。以达和平之愿望。”

 真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哈,那么天皇陛下在“停火书”中为什么不说明白,这场战争是谁挑起来的?

 孙纲他们和朝鲜使团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接受这份“停火书”但是对英国人说明,这只是日本人的“单方面停火”中国和朝鲜得视稍后局势的发展请示本国后再决定是否同日本结束“战争状态”虽然现在从事实上讲,中朝军队也以经向日本停火,但那是对“英国朋友”地“友好表示”不是对日本人的。

 在英国人一再保证中朝使团“绝对‮全安‬”的情况下。孙纲一行人终于踏上了日本国土。

 第一次来到了日本的首都,这座大城给孙纲的感觉却远不如“天子之都”的北京繁华,木构的古建筑和一些看上去不伦不类的西式建筑混杂在一起,街巷狭窄,房屋低矮,又历经了战火的洗礼,显得残破不堪,中国海军对这里的炮击其实并没有传说中地猛烈,只是苦味酸炮弹引发的大火确实给这座以木构建筑为主的城市造成了不小的破坏,虽然经过了一定地修理。现在在街上行走,孙纲依然能看到很多地方有被大火焚烧过的痕迹,周围没有多少行人,街道显得冷清而肃杀,走在街上的人望着这些“奇装异服”的清国人和朝鲜人,脸上却看不出任何仇恨和愤

 只有无尽的冷漠。

 原先张荫桓担心日本人见到中国人和朝鲜人不冲上来向他们撇石头就不错了(他老人家脑袋上回被日本人一石头打的那个青包在他的“心里”现在还没消),孙纲都让林文昊等护卫和卫队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旦日本人找事就毫不犹豫地开,孙纲说了。“不用客气,打死了算本大人的”连金舜姬都把自己的金手别在了上,准备随时开火,可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

 孙纲向来护送他们前进的英国卫队军官了解了一下现在东京的状况,这位军官告诉他,英军进入东京后军几乎没有抵抗就放下了武器。英军很顺利的占领了全城。日本‮察警‬还上街帮助英军维持秩序,现在城市的治安很好。没有发生什么恶事件,日本‮府政‬现在已经完全处于英军的控制之下,经过英国的邀请,法德俄美等国使节已经到了,因为来的都是重量级人物,英国把各国使节安顿在日本皇宫地别苑,现在他们去的地方就是那里。

 据这个英‮军国‬官讲的,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现巴巴从国内赶来,法国外部长戴奥菲尔。德尔卡也来到了日本,德国派来的是外大臣德皮洛夫,俄国是外大臣洛巴诺夫来谈判,‮国美‬也是国务卿海约翰亲自出马,从这架势就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对日本问题的重视。

 如果加上大清和朝鲜,那可就是“七方会谈”了,孙纲在心里暗暗想着,不由得失笑,也有一丝高兴。

 这次会谈表明,经过两次对作战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大大的提高了。

 对安排他们住在日本皇宫里的大英帝国地这种“慷他人之慨”的行为,也很是让孙纲在心里鄙视了一下。

 以商业立国的大英帝国这次对中国如此的重视,其实也表明了大英帝国现在因为“手”伸得太长太远,面对世界新兴强国的挑战,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从英国的角度考虑,在日本已经无法替英国看住东方的形势下,中国有人数众多地陆军和拥有四支舰队地强大海军,如果能够成为英国在东方的盟友,以中英两国之力,挡住北极熊咄咄人地攻势是完全可能的。

 可对孙纲来说,把中国绑上英国的战车,会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有利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所以他出的这个“亲英”而不是“联英”的主意,里面是很有说道儿滴。

 但对于拉拢德国对付俄国,又不引起英法的猜忌,这当中的火候,确实很难把握。

 看情况再说吧。

 在英国人的“殷勤招待”下,孙纲一行人舒服地住了下来,为了防备日本人玩的,孙纲婉言谢绝了英国人让日本艺伎来“接待”中朝使团的“好意”他不是不知道这帮“艺伎”是怎么回事,而是怕她们会借机刺探情报,从而造成极为可怕的后果,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其实这些艺伎是出了大力的,德川幕府最后的失败,和这个“字头上一把刀”也是绝对有关系的。

 日本艺伎的起源可追溯到德川幕府时期表演歌舞的女艺人。18世纪中期,艺伎作为一种职业被合法化,其职业规范和习俗也随之确立,只卖艺不卖身的行规被广泛接受,表演的项目也逐渐增多。到了德川幕府中期,艺伎主要服务于作为统治阶层的武士,后来又把新兴的商人阶层作为主顾。

 日本的艺伎多来源于喜欢这一充浪漫情调行业的女子,许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家庭也以女儿能进入艺伎这个行当为荣。她们接受专门的训练,学习的内容大到诗书、舞蹈、琴瑟、茶道、书法、花、谈吐、装扮,小到如何优雅地打开推拉门、如何走路、如何鞠躬和斟酒等生活礼仪。经过十分艰辛的培训课程后,她们要做到优雅甜美、知书达理、服饰华丽、擅长歌舞,学会察言观,对一切男人们能够应付自如(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

 由于培养艺伎要花费大量金钱,只有那些一掷千金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才是艺伎的真正主顾,艺伎的服务范围后来慢慢扩大到政治场合。在日本,拥有一个能够随叫随到的艺伎是个人‮份身‬和地位的象征(好象后世好多地方也是这样,呵呵)。

 在三百多年艺伎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艺伎,她们中的一些人更是对日本的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比如享有“勤王艺伎”美誉的中西君尾,就是明治‮府政‬重臣井上馨(不是海军的那个井上良馨)的情人,她利用自己的美成功的从幕府高官那里套取了大量的情报给维新派(对比中国的那个狎却不给钱,让“‮姐小‬”们追得走投无路躲在船舱里,被人作诗讽刺为“避债无台却有舟,一钱不值莫风”的“维新领袖”康有为,都是“维新派”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维新派在她的帮助下,最后干掉了负责追捕维新志士的幕府高官岛田左近(也就是中西君尾的丈夫),给幕府势力以沉重打击,中西君尾可以说为明治维新的成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m.EJuXs.Com
上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下章